去年 6 月 15 日, wolai 的第一个版本正式上线内测,到今天整整一年了,我来做个总结。

最初开始做 wolai ,出于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作为一个管理者,面对当时公司中几十个互相割裂的内部系统、平台,我往往需要通过拼凑信息碎片并手动构建关联,才能完成信息的追溯与重组。循环往复、极为低效地搜寻信息需要耗费巨大的心力,更别说一群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协作,可想而知是多么痛苦。

而一些相对简单的部门内部协作流程,和协作本身,也没有很好地系统可以承载、实现,最后都变成一个个微信群。每个人都要在忍受无数“信息噪音”的同时,随时留意与自己真正相关的聊天内容。我们都被绑架在工作群聊中。

凡此种种,让我觉得信息必然有更好的组织方式,大量日常协作流程也不应该依赖于在群聊中共享信息流。我开始意识到,我们缺少一个真正解决这些问题的工具。

我希望这个工具:

  1. 可以更好地组织信息,不论是组织方式还是交互体验;
  2. 可以让每个人都能自由构建流程与应用,满足团队日常工作所需;
  3. 可以进行更好的分享与协作;
  4. 不能是一个呆板严肃的被老板逼着用的办公软件;
  5. 团队或企业可以完成日常 80% 以上的协作,让 Office 回归专业软件,让微信回归即时通讯……

所以,就有了 wolai 。

到今天为止,我们累计发布了将近 900 个版本,平均一天发布近 3 次,优化、迭代、完善了无数产品功能;也有了 Windows 、Mac 、Linux 、iOS 、Android 全平台客户端;建立了云服务的空间计划体系,夯实了云端协作平台的基础……终于也算变成了一个有模有样的产品。

在上线的 360 多天里,尽管偶尔也有一些发布 bug ,但 wolai 的系统从未下线或者 down 机一分钟。这得益于我们前期健壮的系统设计和大量基础能力建设,以及团队成员夜以继日的工作。

在产品形态上,我们觉得以 WordPress 和 Notion 为代表的 Block Editor(块编辑器)是一种更好的编辑器形态的选择;以 Confluence 和 Coda 为代表的 workspace 概念是更好的团队信息组织方式;Roam Research 关于块级引用和双向链接的构思与我们网状信息结构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们也觉得类似Airtable这样的多视图表格代表了未来的表格趋势。在产品迭代的过程中,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协同平台的演进方向。

我们尝试用 3D 网状图,更为直观地呈现信息之间的结构与关联:

我们尝试使用右侧边栏,让用户在不离开当前页面的情况下也可以新建子页面,查看、使用其他页面的信息,以及满足同时打开两个页面进行编辑的诉求:

为了“让信息生长出来”,我们不断完善模板按钮功能,并在今年 3 月开放模板中心。你可以在上百个模板中找到适用于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场景,也可以找到适用于团队协同、管理的场景,感受 wolai 带来的协作效率的飞升!

为了实现灵活、优雅、操作简单的手动/自动进度统计,我们在今年4月发布了“进度条块”。未来我们会提供更多可视化工具,用于构建更为强大的页面视图:

为了让学生和教育用户更好地专注学习与科研,我们在今年 4 月发布了“文字翻译”功能(无总字数限制),可以将任意一段文字快速翻译为 9 种语言或者做中文简繁之间的转换:

在交互体验上,我们不断响应用户诉求,在今年 3 月完成了编辑器性能优化,大幅提升了编辑流畅度与页面打开速度。我们下定决心对所有上传到 wolai 的图片进行 OCR(无数量限制),润物细无声地加强空间搜索能力!

在可用性上,我们设计实现了云端平台的“飞行模式”(一周年正式发布),从此“网络问题”和“没有网络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尽情在飞机上、高铁上、玉龙雪山上,大漠戈壁里使用 wolai 吧!什么是快乐星球?这就是。

在空间安全上,我们发布了“退出所有设备”功能,可以一键主动退出所有已经登录的设备,确保账户安全。我们为工作空间添加了“安全设置”选项,管理员可以控制内容的分享、导出、跨空间移动权限,企业版空间还可以添加空间水印,进一步保护信息安全。

在数据安全上,除了为所有页面定时生成快照——页面历史(当前页面可以恢复到任意历史版本),我们甚至决定为所有“块”生成“块快照”!不久后,你的每一个页面上的每一个块都可以恢复到过去任何一个时刻的状态。不论你有没有时间简史,你都可以播放每一个块的全部历史!

在调性上,区别于千篇一律使用蓝色为主色调的企业应用,我们反其道而行,以暖色为主色调。去除矩形的锋利棱角,用圆润的边角体现 wolai “专业却不失温度”的企业文化和产品理念。办公软件也可以不冷冰冰让人不想靠近, wolai 用户每天人均超过 3 个小时的在线时长是最好的证明。

我们甚至设计了 wolai 专属风格的卡通头像,贴近新世代,也契合新的时代精神(zeitgeist)。

过去,各种平台里团队成员头像混乱不堪、缺乏辨识度,“聚是一盘沙,散是...一盘散沙”,给像我一样的“强迫症患者”带来很大困扰,加上很多用户希望得到一个 wolai 头像,所以我们任性地决定并开发了 wolai 自己的头像小程序(一周年正式发布)!!!

wolai 可能是第一个拥有头像创作系统的企业云平台!

为了将传统文化瑰宝融入 wolai ,我们与故宫博物院取得联系,并获得文物图片的使用授权。只有在 wolai ,我和你才能....使用故宫文物作为页面题头图。

我们也在 wolai 中安插了一些小彩蛋,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轻松愉悦,并时不时感受到一些意外惊喜。

此外,我们还组建了产品专家团队。使用 wolai 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能随时、及时沟通,一对一交流。wolai 产品专家团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目标是帮助每一个 wolai 个人和团队用户快速上手,并通过使用 wolai ,实现自身价值。

目前,wolai 团队已经将绝大部分日常工作放到了 wolai 之上。

通过 wolai 的诸多特性,快速搭建团队共享的信息框架和流程应用,我们将内部协作的效率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从来都不仅仅想做一个笔记工具,因为我们的对手是 Office 、工作群聊以及一大堆各种软件系统,我们希望能为团队协作创造一个更好的、全新形态的平台级产品。为此,我们付出了极大努力。过程中,许多人的建议与批评,我们认真对待;也在直面诋毁时不惧黑暗,勇往直前。得到大量用户的认可,成为我们在无数个日夜里坚持打磨产品的原动力。

非常感谢 wolai 最初的一百多位 alpha 内测用户,在我们还是一个 bug 满天飞,功能都不够完善的半成品时就参与到测试中,每天不知疲倦上报各种问题,提出各种建议,在各个社交平台充当“自来水”宣传 wolai ,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的 wolai ,感激并感恩!

最后,分享我很喜欢的一段歌词。这也是每一个新用户注册后,默认欢迎页面底部的签名:

全世界不缺你一个
但有同类感同身受
或许是你我存在理由 ❤️

wolai 存在的意义是真正解决问题,而得到大家的认同和喜爱,才是她存在的理由。

One more thing !

我们决定从 2021 年 6 月 15 日起,个人免费版将不再限制块数量!

同时,所有在 6 月 15 日 23:59 之前付费使用的空间,每满一年都将免费获赠 30 天额外时长!

没有套路和复杂规则,这就是我们朴素的 618 用户回馈活动。


2021 年已经过去一半,和大家同步一下 wolai 下半年的一些主要目标:

  • 进一步完善团队空间的协作能力,提供更好的企业级服务;
  • 进一步优化移动端编辑体验;
  • 提供更多种类的块,增加可玩性和实用性;
  • 加强导入导出能力,支持更多导入源(Confluence等)和更多导出格式;
  • 发布数据表格,用各种视图呈现信息;
  • 发布开放API,释放更多能力,给到所有开发者;
  • 继续倾听用户心声,在各个方面持续优化,解决用户痛点……

请拭目以待!一周年快乐!❤️

如果你还没有使用过 wolai  ,可以点击此处 ,开启 wolai 之旅。同时可获赠 wolai 积分,用于兑换个人专业版 30天  。